教学动态

关于制(修)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6-28 10:48:00 浏览次数: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处室文件

 

教务处函[2021] 9号

                                   

关于制(修)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系部、相关部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2021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订要求

1.认真阅读《关于制(修)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附件1),并根据指导意见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见附件2:《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3.每学期教学周数原则上按照20周(第一学期可按照16周)计算。

4.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论证通过后,方可送交教务处。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可适当前移。毕业学年原则上只安排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选修课程等教学环节。

6.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目标、要求、知识、能力,必须有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支撑。

7.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按照2021年新专业目录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新目录的特点。

二、进程安排

1.2021年8月底前,各系部完成2021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制订、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工作,并将培养方案初稿交教务处。

2.2021年9月初,教务处组织对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3.2021年9月中旬,系部完成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向教务处提交形式规范的纸质稿和电子稿。

4.2021年9月底,教务处提请院学术委员会审定,经院党委会通过后,将2021级各专业培养方案编印成册并下发系部执行。

培养方案的制订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度安排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1:关于制(修)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附件2: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略)


 

关于制(修)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真正体现“岗位导向、产教融合、双证融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要求,现提出制(修)订学院2020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请各系部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面向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教育对象,切实开展务实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和基本素质,实现个性化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2.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结合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科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主动联系企业,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3.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实现“学用接轨”,加大企业和行业的见习、实习时间,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4.以岗位分析为基础,系统构建课程体系

 与行业和企业共同分析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认真研究教育对象,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体现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色,大力推进“岗课赛证”融合。

 5.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推行毕业生“1+X证书”制度

 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职业技能训练)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打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的连接,实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通”,积极推进 “1+X证书”的培训和考证。

三、制定要求

1.科学分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专业人才的职业面向、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及从事该职业需要的准入条件,从而系统构建核心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训练的重点环节和考核标准等教学模块。

2.科学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标准,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毕业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课时(含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周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4-28节之间;理论课的开设以“够用、适度”为原则,实践课(含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课时比重不低于50%;思政、体育等公共课程课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执行,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3.加大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度。将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纳入课程,加强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课程的融合,围绕专业群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开设6-8门的专业核心课程。

4.加强选修拓展课程建设。拓展选修课程包括专业和素质纵横两个方向的提高课程,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用以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自主选修。素质拓展选修课程是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职业品质,选修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10%。

5.加强过程化考核。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业成绩考核和评价方式;采取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平时成绩、小组讨论、以证代考等多种考核形式,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推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学生三年的培养计划,需要反复推敲和科学论证,要在全体教师(含兼职教师)对专业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拟定,经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提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审定。

四、主要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要求与学制、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核心课程(技能)及教学要求、职业技能要求、教学进程安排、保障条件、毕业要求等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

 

 

 

 

教务处

2021年6月